
作者:Mercola 医生
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您的营养。希望每个阅读我文章的人每天都坚持喝大量纯净水,同时戒掉汽水。除了水以外,人们最常喝的饮料就是咖啡和茶。
与汽水不同,有机咖啡和茶是有益的抗氧化多酚的主要来源。根据美国茶叶协会的数据,几乎 80% 的家庭都喝茶,且美国每天有超过 1.59 亿人喝茶。
2019 年,在 840 亿份茶中,15% 为绿茶,84% 为红茶。美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茶叶进口国,也是唯一一个茶叶进口量和消费量均在增长的西方国家。然而,当地球另一边的人们喝热茶时,大约 75% 的美国人都在喝冰茶。
该组织预计茶叶行业的增长率将高达 3%,这可能是人们对茶的健康益处、便利性和高端特种茶的了解不断增加所带来的结果。在家泡茶时,每一份茶的价格大约是 3 美分,即使是更贵的茶,每份价格也不到 10 美分。
尽管 PubMed 上记录了 7000 多项主题为“茶与健康”的研究,但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开始研究将茶用作抗菌剂的可能性。茶的健康益处来自于茶树的叶子,所有的茶均从这种植物中提取出来。
绿茶中含有四种多酚,其中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 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的抗菌作用最强。
EGCG 能提高人体对锌的利用能力
随着 感冒和流感季节的到来以及新一轮 COVID-19 病毒的出现,许多人都在谈论补锌对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性。 锌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它是近 3000 种蛋白质的辅因子。
新冠肺炎早期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就是结合使用 羟氯喹 和锌。 最初,纽约大学的一群医生使用了羟氯喹和阿奇霉素。
后来,他们将硫酸锌加进了治疗方案中。为了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效果,他们完成了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发现那些接受硫酸锌治疗的患者痊愈回家的频率更高,而且使用呼吸机的概率更低。
由于在疫情期间研究结果发表十分迅速,有些人发现研究结果并不总是能得到数据的准确支持。例如,2020 年 5 月 22 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单独服用羟氯喹或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的患者生存率降低,而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
该项研究结果后来被撤回,但直到世界卫生组织停止在他们的研究方案中使用这种药物,且其他试验负责人宣布终止研究之后,这一结果才被撤回。羟氯喹作为锌离子载体,能帮助锌进入细胞,阻断病毒的复制。
儿茶素可能是保持良好健康的战略关键
绿茶中的 儿茶素 有几种途径影响您的健康。 在一项针对 50000 多名受试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过早死亡人数的近 50%。饮用 饮用绿茶或红茶绿茶或红茶这样一个简单习惯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而高血压正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促成因素。
在对 25 项试验的文献回顾中,另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与不喝茶的人相比,喝绿茶或红茶长达 12 周的人的收缩压平均降低了 2.6 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降低了 2.2 毫米汞柱。虽然绿茶的销量不如 红茶,但它拥有最佳的健康益处。
根据该项研究作者所述,这种血压降低的程度可能会降低 8% 的中风风险,5% 的冠心病死亡率和 4% 的全因死亡率。这些数据支持了其他研究,表明每天喝三至四杯茶可以降低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喝三至四杯绿茶的作用可以促进心脏和心血管健康,并通过对内皮功能的有益作用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喝绿茶的作用还可以抑制大脑中淀粉样β斑块的形成,这种斑块与老年痴呆症的发展有关。改变淀粉样纤维的结构可以降低其毒性。但可惜研究中使用的浓度过高,您不可能摄入那么多。喝绿茶还与以下健康因素有关:
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 |
减轻体重 |
降低罹患二类糖尿病的风险 |
增强大脑功能 |
保护眼睛 |
改善运动表现 |
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疼痛和炎症 |
降低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
还在与牙龈炎作斗争?试试绿茶吧
牙周病 的患病率因国家而异,但一些专家估计它影响了近 50% 的全球人口。致病因素包括药物、不良口腔卫生、糖尿病和压力。牙龈炎可能增加 19%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治疗牙龈炎可能有助于改善二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根据美国牙科协会的说法,每天使用牙膏刷两次牙,每次 2 分钟,有助于清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降低罹患蛀牙的风险。可惜人们可能不会总是遵循正确的刷牙方法。
在一项针对 13070 人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的发展与受试刷牙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那些经常刷牙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更低。
在 2015 年的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绿茶的好处有助于解决牙齿问题。在开始时,研究组牙菌斑指数至少为 1.5,受试被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每天使用 2% 浓度的绿茶漱口水漱口两次,另一组则使用安慰剂漱口水。28 天后,研究人员对组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绿茶“在减少牙菌斑和牙龈炎的评分方面具有功效。”
另外,喝绿茶的好处还可以增强唾液的抗菌能力。在一项针对跆拳道运动员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运动员训练两小时后的绿茶摄入量。
在训练前、训练后和喝茶后 30 分钟分别采集唾液样本。数据分析显示,训练对唾液的抗菌作用没有影响,但绿茶却增强了唾液的抗菌能力。
绿茶治疗局部感染
在饮用时,绿茶的功效已显示出其功效,但其在局部应用时也具有功效。一项实验室研究的负责人调查了 EGCG 的抗真菌活性,并将其与氟康唑和氟胞嘧啶进行了比较。
EGCG 的功效是氟康唑的 4 倍,氟胞嘧啶的 16 倍,表明其具有抑制致病性皮肤癣菌的能力。研究人员认为,EGCG 可以单独作为抗真菌药物使用。
在该研究的后续研究中,另一组科学家研究了 94 名患有趾间足癣或脚癣的患者。他们一部分接受安慰剂治疗,另一部分使用绿茶多酚 (GTP) 进行足浴。
研究人员评估了治疗 12 周后的结果,发现干预组的受试感染面积明显缩小。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绿茶多酚具有治疗功效,这表明“GTP 可能具有抗真菌活性。”
在一项收集了 145028 名儿童数据的文献综述中,研究人员发现脓疱病的患病率中位数为 12.3%,范围为 4.2% 至 19.4%,具体数值取决于研究所在的地区。这种情况通常使用抗生素软膏或外用乳膏进行治疗。
然而,数据显示,外用绿茶软膏治疗脓疱病的有效治愈率为 81.3%。与之相比,外用抗生素的治愈率为 72.2%,口服抗生素的治愈率为 78.6%。
在 20 名受试者中,当 2% 浓度的绿茶洗剂应用于轻度至中度痤疮时也具有治疗功效,它能减轻病变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受试者每天使用两次绿茶洗剂,持续六周。研究人员每两周对受试者进行评估。
绿茶的抗菌作用不会损害肠道微生物
研究人员已证实绿茶的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可以对抗多种病毒和健康状况。但是茶多酚在您的肠道中似乎没有发挥同样的抗菌作用。然而,研究证据表明绿茶的功效能调节微生物群的组成。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 12 名健康志愿者在干预前、连续两周每天饮用 400 毫升绿茶后以及肠道冲洗一周后三个时期的唾液和粪便样本,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该项研究旨在探讨饮用绿茶的功效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同时验证这种变化与抗癌活性一致的理论。研究人员的数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可能会持续到个人饮用绿茶之后的一段时间。
该项研究结果支持了已有数据,表明双歧杆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群比例的变化并非由种间转换造成,而是由种内增加和/或减少造成。总之,绿茶可能作为一种益生元,通过增加 双歧杆菌 的比例来改善结肠环境。”
从您饮用的茶中获得最大的健康益处
茶主要有三种:绿茶、红茶和 乌龙茶。 这些差异与茶叶的加工方式有关。有趣的是,EGCG 对水温非常敏感,当使用 80 摄氏度或 176 华氏度的水冲泡时,茶叶中的 EGCG 含量仅为 60%。当估量散叶茶时,每 8 盎司水使用 1 汤匙的茶叶。
试着趁热喝新鲜冲泡的茶,不要喝放凉了几个小时之后的茶,这样能获得最大的健康益处。不要往茶里面加牛奶,因为牛奶可能会降低一些抗氧化剂的功效,试着加一点柠檬来提高功效,促进儿茶素的吸收。
来源与参考
- Tea Association of the USA
- Huffington Post, December 1, 2016
- PubMed
-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4, 5, 4:34
-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Zinc Biology
- medRxiv, 2020; doi.org/10.1101/2020.05.02.20080036
- The Lancet, June 5, 2020
- Alliance for 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 August 20, 2020
- Cell Discovery, 2020; 6(16)
- Plos|One, 2014;9(10)
- BMJ Open, 2018, 8, e 02147 9
-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October 2014: 112(7); 1043
- Time October 21, 2014
-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January 2007;61(1):3
-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8; doi: 10.1074/jbc.RA118.002038
-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08; doi.org/10.1097/HJR.0b013e3282f4832f
- 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 2017;12:36
- New Atlas June 3, 2018
- EurekAlert! December 1, 2004
-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2019;67
-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6;144(8)
- Science Daily, April 7, 2014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0;58(3):1523
-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2018;9:1137
- Science Daily, February 16, 2016
-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2015;12(53)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s, 2017; 11(2)
- Mayo Clinic, Adult Health
-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7;70(2)
- Or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Dentistry, 2015;13(3)
- Plos|One 2014;9(1)
- Yonsei Medical Journal, 2011;52(3) Abstract
- Yonsei Medical Journal, 2011;52(3)
- Foot, 2013; 23(2)
- Plos One 2015;10(8)
-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0; 27(11)
- Journal of Drugs in Dermatology, 2009;8(4)
- Nutrition Facts, October 6, 2020
-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 2018;62(12)
-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012;56(11)
- Acne Einstein July 4, 2012
- Teatulia
-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 200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