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Mercola 医生
很多人都因为肥胖或体重超标而倍感困扰。虽然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一些公司建议您可以通过锻炼来摆脱不良的饮食习惯,但研究发现,将健康的饮食和锻炼相结合才能带来最大的益处。
影响减重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每晚保持优质睡眠、支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选择更天然的食物以及远离加工食品。那么,咖啡可以减肥吗?《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 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咖啡可能影响您的代谢,并调动积极参与新陈代谢的棕色脂肪。
标准咖啡可能有助于体重管理

《科学报告》的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项在体外证实咖啡因对 UCP1 的刺激作用的研究,这些咖啡因相当于人类通过一杯标准容量的咖啡所摄入的量。来自诺丁汉大学医学院的 Michael Symonds 博士共同指导了这项研究。在该校发布的一篇新闻稿中,他评论道:
“通过我们此前的研究,我们知道棕色脂肪主要分布在颈部,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想象一个人喝一杯咖啡之后的样子,看看棕色脂肪是否变热。”结果是积极的,我们现在需要确定的是,究竟是咖啡中的咖啡因作为一种成分起到了刺激作用,还是有另一种成分帮助激活棕色脂肪。”
咖啡能减肥吗?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一杯标准咖啡所含的咖啡因可以提高代谢率,增强 BAT 功能。他们认为这种活动有可能有助于减肥。他们写到:
“总之,这些结果在体内和体外提供了新的补充证据,证明咖啡因(和咖啡饮料)可以促进 BAT 功能,且剂量与人类使用相当。”
每天喝咖啡会以多种方式影响代谢
咖啡可以减肥吗?有关咖啡及其健康影响的新发现在各种媒体中频频被报道。一些报告称,咖啡因可以延年益寿,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咖啡因会增加潜在的危险。我们很难判断哪一种观念比较可信。
在《西北医学》(Northwestern Medicine) 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咖啡对人体代谢产物的影响比我们已知的要大得多。在进食或喝饮料之后,您的身体会生成代谢物,或者说是不同的化学物质。受影响的代谢物数量更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咖啡对身体的影响。
研究人员征集了 47 名经常喝咖啡的人,然后要求他们停止喝咖啡一个月。在随后一个月,参与者每天喝四杯咖啡,最后一个月每天喝八杯咖啡。研究期间,研究人员收集了参与者的血液样本,评估了代谢物的数量和类型。
他们发现,喝咖啡改变了 115 种代谢物的等级,其中 82 种已经研究证实能够影响 33 种生物通道。他们还发现咖啡的三种新关联,包括类固醇代谢物、脂肪酸代谢以及它给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带来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神经系统中存在大麻素受体。研究人员发现,在每天饮用四到八杯咖啡之后,与这一系统相关的神经递质有所减少。其效果与吸食大麻时的预期相反。
研究人员指出,身体的内源性大霉素系统可调节认知、免疫能力、睡眠、胃口和能量功能,而这些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与大麻素系统相关的代谢物,这就向研究人员证实了,咖啡可能有助于消除体内的胆固醇。
这对于显著受胆固醇水平影响的癌症而言非常有帮助。研究报告的主要撰写人、预防医学助理教授 Marilyn Cornelis 博士表示:
“这些都是咖啡可能影响健康的新途径。现在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些变化如何影响身体。在长达两个月的试验中,咖啡饮用量的增加可能产生了足够的压力,导致该系统中代谢物的减少。这可能是我们的身体为将压力恢复至平衡状态而做出的适应。”
咖啡能减肥吗?对于咖啡、减肥和降低患 II 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她表示:
“这通常被认为是由于咖啡因能够促进脂肪代谢或多酚(植物化学物质)的葡萄糖调节作用。”我们的最新发现将咖啡与内源性大麻素联系起来,提供了另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解释。”
棕色脂肪、米黄色脂肪还是白色脂肪?
三种不同类型的脂肪可在您体内执行不同的功能。在这项专题研究中,研究人员非常关注咖啡因对激活 BAT 从而提高热量生成和能量代谢所起到的作用。Symonds 评论道:
“棕色脂肪与体内其他脂肪的作用方式不同,它通过燃烧糖和脂肪来产生热量,这通常是对寒冷做出的反应。增加其活动可改善血糖控制,提高血脂水平,并且,额外燃烧的卡路里也有助于减肥。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找到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法来刺激它在人体内的活动。
这是首次在人类体内进行的研究表明,像一杯咖啡之类的东西,也可以对我们的棕色脂肪功能产生直接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具有相当大的潜在影响,因为肥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并且,糖尿病的流行程度也在与日俱增,而棕色脂肪可能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最常见的一种脂肪细胞是白色脂肪细胞,它会储存多余的能量,增加肥胖的风险。这种细胞的数量过多,可能导致相关的健康问题,比如II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另一种是棕色脂肪细胞,它具有热原活性,相比于成年人,它在儿童体内更为常见。
研究人员发现,白色脂肪细胞可通过特定程序成为棕色脂肪细胞,但这个程序会被 FLCN 蛋白抑制。抑制棕色脂肪程序的功能与另一种通道协同进行,该途径在细胞过程中非常活跃,包括肿瘤形成、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细胞生长。
这种特殊的通道被称为 mTOR,由氨基酸、胰岛素以及生长因子共同激活,而 mTOR 反过来又有助于抑制棕色脂肪的形成。白色脂肪转化成 BAT 细胞被称为“闪亮”(brite) 或“米黄色”(beige) 脂肪细胞。
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可在小范围内做到这一点,但由于白色脂肪细胞与其他器官系统紧密,因而无法再人体大范围实现。科学家正通过试验将身体外的白色脂肪转化为米黄色脂肪,然后重新引入以帮助对抗肥胖。
脂肪的位置具有重大影响
脂肪在您体内的位置,同样可能给您的健康带来重大影响。白色脂肪负责执行两种重要功能:它可以储存多余的卡路里,释放控制新陈代谢的激素。脂肪可能直接储存于皮下,这种脂肪叫做皮下脂肪,或者,它也可能储存于腹部深处的器官周围,这种脂肪叫做内脏脂肪。
皮下脂肪通常位于大腿和臀部,并且通常不会像内脏脂肪一样引起多种健康问题。根据《哈佛健康杂志》(Harvard Health),大部分人 90% 的身体脂肪都属于皮下脂肪,它可以被形容为可以用手捏起来的脂肪。它会在下半身堆积,形成梨形身材。
剩下的 10% 位于腹部内部或内脏脂肪,也就是腹部壁下方的器官周围。这种脂肪与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耐受性。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调节分子会产生一种身体反应,随着热量摄入的增加,内脏脂肪的含量也会增加。
激活您体内储存的棕色脂肪
刺激 mTOR 通道的一种方式是摄取过量蛋白质。这种刺激可以抑制白色脂肪进入 BAT 程序。
您还可以在不使用药物或不接受手术的情况下,通过其他方式激活棕色脂肪燃烧更多能量并将部分白色脂肪转化为米黄色脂肪,同时增加热量生成。以下就是您可以考虑的一些其他方法:
• 锻炼 — 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威克斯纳医学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锻炼之所以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可以让以往一直被认为与低温有关的脂蛋白分子的水平升高。
◦ 研究人员发现,在锻炼期间,棕色脂肪所起到的作用是告诉肌肉使用更多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他们在一项动物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结果,他们在老鼠运动后发现了脂肪基,但一旦将 BAT 从老鼠身上拿掉,就没有证据表明运动导致脂肪基增加。
• 接触低温 — 多项研究已经发现,接触低温会促进棕色脂肪内葡萄糖的燃烧,同时上调 UCPI 蛋白。它还会增加 BAT 活性,降低脂肪,并改变骨骼肌内部的线粒体及 BAT。每天接触低温会增加 BAT 数量以及氧化能力。
• 睡眠 — 一种让参与者置身于凉爽环境的方法是在睡眠时降低环境温度。研究人员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内对六名男性进行了调查。参与者在白天正常开展日常活动,然后每天晚上都回到自己的卧室睡觉。
◦ 卧室的温度在第一个月设定为 24 摄氏度(75 华氏度),随后两个月设定为 18 摄氏度(66 华氏度),并在最后一个月设定为 28 摄氏度(81 华氏度)。在接触适当低温一个月之后,研究人员经测量发现,参与者体内的 BAT 数量增加了 42%,新陈代谢火活性增加了 10%。
来源与参考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elected Health Conditions and Risk Factors by Age
-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9, 2015
- Obesity, 2012;20(8)
-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 2015
- Market Research, The U.S. Weight Loss and Diet Control Market
- PRNewswire, December 20, 2017
-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0;153(7)
- Nutrition Today, 2016;51(4)
- Cell Metabolism, 2019; doi.org/10.1016/j.cmet.2019.05.008
- Scientific Reports, 2019;9(9104)
- Hormone Molecular Biology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4;19(1):25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8;32(suppl 7)
-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Body Mass Index Table 1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efining Adul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 EurkeAlert! June 24, 2019
-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8;178(8)
- AACR Annual Meeting, March 31, 2019
- Northwestern Now, March 15, 2018
-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8; doi.org/10.1111/joim.12737
-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6;79(7)
- Penn Medicine, December 6, 2016
-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2009;122:3589
- 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 2006; doi.org/10.1152/physiol.00024.2006
- NewsWise, December 16, 2015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Supplements, 2015; 5(1):S35
- WebMD, The Truth About Fat
-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August 2010, Taking Aim at Belly Fat
-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June 25, 2019
-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14;7(12):1221
-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7(11378)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pril 25, 2016
- Cell Metabolism, 2018;27(5):P1111
-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May 1, 2018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360(15)
-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3; doi.org/10.1172/JCI67803
- Bioscience Reports, 2017;37(5)
-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4; 99(3)
- NIH Research Matters, July 28, 2014